非开挖管施工就是不开挖地面进行地下管道工程,以管施工原理为基础的非开挖技术总称。特点是不需要开挖地表,能够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山脉、建筑、地下管线等。这种技术的要点是调整管道在地下延伸的偏差。
到目前为止,这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施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根据运输管道内挖掘出来的泥土、渣子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人工式、水抽式和遥控式,它的适应性很强,其平衡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气压平衡、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理论。施工时可根据不同地质、施工、设计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式。虽然施工方式各种各样,但其原理都是相同的:先垂直地面建工作井,再用高压液压千斤把管道或水泥进地下。这种技术非常适合大中管径的铺设,经济,保护环境。广泛用于天然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城市地下水管道等的施工。
非开挖球墨铸铁管管施工的优点在于不开挖地面;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影响交通;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施工不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省时、、安全,综合成本低。而且它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采用这种施工技术,能够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的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建筑、道路的破坏。
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进设备产生的力,克服k9球墨铸铁管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入土层之后,再下*二节管子继续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
施 工 工 艺
机头选型:
根据地质报告,并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经验,管机头决定采用气压平衡网格(水冲)式机头进行施工。该机头在进过程中,通过气压平衡正面土压稳定机头,减少外部土体对周围地面的影响。
进设备及进工艺
主 :
采用4台200吨/台千斤作为主,千斤行程为1.4米。千斤动力由油泵提供。千斤后端用道木和分压环将反力均匀作用于工作井,前端进分压环,铁将力传至管节。分压环制作具有足够的刚性,与管端面接触相对平整,无变形。
中 继 间 :
在长距离进过程中,当进阻力过容许总力时,无法一次达到进距离时,须设置中继间分段接力进。本管工程在进长度过100米时,考虑在机头后设置一只中继间,并采用触变泥浆注浆工艺。
中继间由前壳体、千斤及后壳体组成。前壳体与前接管连接,后壳体与后接管连接,前后壳体间为承插式连接,两者间依靠橡胶止水带密封,防止管道外水土和浆液倒流入管道内。
每只中继间安装10个、每个力为30吨的千斤,千斤沿圆周均匀布置。千斤的行程为28厘米,用扁铁制成的紧固件将其固定在前壳体上。钢壳体结构进行精加工,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中继间壳体外径与管节外径相同,可减少土体扰动、地面沉降和进阻力。
当管道通以后,拆除千斤及各种辅件,外壳与管节内壁之间的间隙用细石混凝土填充。
接 口 :
管节接口主要由外套环(钢套环)橡胶止水带和软土衬垫组成。钢套环在加工处至现场运输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接口不损坏,以确保管节在对接过程中,橡胶带不移位、不翻转,确保管节的密封性。同时,钢环套在进场前还做好防腐处理。
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无油污,并存放在阴暗处,防止老化。施工中,将橡胶止水带用强力胶水粘贴于混凝土管口凹槽处,并粘贴牢固,在管节对接前涂无腐蚀性润滑油以减少摩阻,防止止水带翻转、移位和断裂。
软木衬垫采用多层胶合板(厚度1cm左右),将其夹于前后管节钢套环间,以均匀管节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接口损坏。管道通后,管道须作内接口处理,将管节间的胶合板凿至同样深度(深度2~3cm即可),并用沥青弹性嵌缝膏或水泥砂浆抹平。
注浆工艺:)
在长距离(大于100米)管道进过程中,采用注浆工艺,利用触变泥浆套减少进过程中管壁与土体之间的磨擦力,并填充流失的土体,减少土体变形、沉降和隔水。
触变泥浆由膨润土和水搅拌而成,配合比触变泥浆经搅拌后存入储浆箱,通过注浆机经管道输送至混凝土管注浆孔,注入土体形成泥浆套。
工 程 技 术
非开挖工程技术彻底解决了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在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方面凸显其优势。这对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是非常重要的,它将为城市创造一个洁净、舒适和美好的环境。
非开挖技术是近几年才开始频繁使用的一个术语,它涉及的是利用少开挖,即工作井与接收井要开挖,以及不开挖,即管道不开挖技术来进行地下管线的铺设或更换,管直径DN800-4500。通过工作井把要进的管子入接收井内,一个工作井内的管子可在地下穿行1500米以上,并且还能曲线穿行,以绕开一些地下管线或障碍物。
它的技术要点在于纠正管子在地下延伸的偏差。特别适用于大中型管径的非开挖铺设。具有经济、,保护环境的综合功能。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不开挖地面;不拆迁,不破坏地面建筑物;不破坏环境;不影响管道的段差变形;省时、、安全,综合造价低。
该技术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然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它能穿越公路、铁路、桥梁、高山、河流、海峡和地面任何建筑物。采用该技术施工,能节约一大笔征地拆迁费用、减少对环境污染和道路的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作井:
进井、接收井。
类型、工作原理、分类
类型:手掘式、挤压式、泥水平衡式、三段两铰型水力挖土式、多刀盘土压平衡式。
工作原理: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并且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构筑物以及各种地下管线等。管施工借助于主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与此同时,也就把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的管道埋设在两井之间,以期实现非开挖敷设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分 类:
在管施工中为流行的有三种平衡理论:
气压平衡、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理论。
管施工**的特点就是适应性问题。针对不同的地质情况、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选用与之适应的管施工方式,如何正确地选择管机和配套设备,对于管施工来说将是非常关键的。
现 状 分 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管技术在我国已得到大量地实际工程应用,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势头,无论在技术上、管设备还是施工工艺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已达到了水平。2001年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常州完成了长 2050m、直径 2m的钢筋水泥管管工程,是目前已完成的我国长的管工程。2001年 8月~12月嘉兴市污水处理排海工程一次进 2050m长距离钢筋混凝土管,由于选择了合理的管机具型式、成功地解决了减阻泥浆运用和轴线控制等技术难题,用约5个月完成全部进施工,创造了新的管施工记录。全长3600m、管径为1.8米的钢管从23至25米深的地下于2002年9月成功横穿黄河,无论从进长度、埋深、地质条件,还是钢管直径在国内尚属**。其中长的一段位于黄河主河床上,长达1259 米,还要穿越较厚的砾砂层与黄河主河槽,既是我国西气东输项目的关键工程,也是目前上复杂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钢管一次性进距离长的管工程。
2001年的上虞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玻璃纤维夹 砂管**成功地应用于管。
2008年在无锡长江引水工程中中铁十局十公司采用国产设备直径2200mm钢管双管同步进2500米。
以上工程均标志着我国的管施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先进水平日益靠近。然而与国外发达,如日本、德国等先进的机械设备及施工技术水平相比,我国仍然有着显著的差距。
发 展 过 程
上个有据可查的关于管技术的记录是在1892年,初的管施工作业是在1896~1900年间由美国北太平洋铁路公 司(Northern Pacific Railroad Company)完成。我国管施工技术 起步较晚,自从1954年(也有认为是1953年的,无确切记载)在北京进行的例管施工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管技术已经正好半个世纪了,早期发展较慢,是以人工手掘式为主,设备非常简陋,也无专门的从业人员,直至 1964年前后上海**使用机械式管,上海的一些单位并进行了大口径机械式管的各种试验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当时,口径在2m的钢筋混凝土管的一次推进距离可达 120m,同时也开始利用中继间的相关技术。在此以后,又进行了多种口径、不同形式的机械管试验,其中土压式居多。由于当时的管掘进机的设计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既没有完整的设计施工理论和工艺作指导,也不考虑具体的地层条件,所以当时的管掘进机还不够完善。土压式管机当时分为上部出土和下部出土两种,但都没有引入土压力的概念。其中,也搞了一些水冲管的试验 。1967年前后,上海已研制成功人不必进入管子的小口径遥控土压式机械管机,口径有700mm-1050mm多种规格。在他们的施工实例中,有穿过铁路、公路的,也有在一般道路下施工的。这些掘进机,全部是全断面切削,采用皮带输送机出土。同时,已采用了液压纠偏系统,并且纠偏油缸伸出的长度已用数字显示。1978年前后,上海又研制成功适用于软粘土和淤泥质粘土的挤压法管,这种方法要求的覆土厚度较大(大于2倍的管外径),但施工效率比普通手掘式管提高1倍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更为迅速,管施工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施工工艺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 展。1984年前后,我国的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先后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式管设备,使我国的管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在上海**公司引进了日本伊势机(ISEKI)公司的800mm 直径的Telemale管掘进机之后,国外的管理论、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进入中国,如土压平衡理论、泥水平管的各种试验和相关的一些理论研究。当时,口径在2m的钢筋混凝土管的一次推进距离可达120m,后在1988和1992年研制成功我国台多刀盘土压平衡掘进机(DN2720mm)和台加泥式土压平衡式掘进机(DN1440mm),均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对管技术的理论研究的关注逐年增强,开始出现了比较专业的技术,90年代后,以当时的管掘进机还不够完善。2000年后,同济大学等高校对管技术方面进行了不少专项课题研究,也取到了不少成果。在1998年,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的管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化发展。2002年中国非开挖技术协会批准成立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非开挖技术研究中心,非开挖管线技术列入科技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发 展 方 向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地下管线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加之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管技术将在我国地下管线的施工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 用。非开挖技术的发展必将向规模化、规范化 、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持下,管技术的发展将面临**的机遇,在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本上,努力消化创新,加强研发和人才培养, 其前景是非常乐观的。纵观管技术的发展,发展方向将是多元化和多样化。在管直径方面,除了向大口径管的进发展以外,也向小口径管的进发展。目前管技术小进管的口径只有75mm,大的已达到5m(德国),大口径管有取代小型盾构的趋势。在适应性方面,发展宽范围、全土质型管机是必然趋势,适应范围将大为延伸,从N值为较小的土到N 值为五十多的砾石,直至轴压强度达两百 MPa的岩石。将微电子技术、工业传感技术、实时控制技术和现代化控制理论与机械、液压技术综合运用于管机械上是管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型管机的研制将得到更多的关注,纠偏精度、自动化程度也将得到大力提高。在不久的将来,一些全自动、高精度的掘进机会成为施工机械的主流。管的用途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将继续扩 ,主要用于管道铺设将发展管道铺设、涵进、地下人行通道管棚式施工等多用途型。管截面形状基本上都是圆形,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圆形、矩形、圆拱形、多边形等,以适应箱涵进等各种工程的需要,故截面形状多元化是必然趋势。管施工形式主要为土压式、泥水加压式,以后的发展将在进一步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管套式、气泡式等等各种形式的管施工技术。随着高精度长距离测量技术进一步的发展应运,通风系统的完善,中继间技术、注浆减摩技术的进步,排渣系统的发展、刀盘切削系统、推进系统、出土输送系统、供电液压系统、监控系统、测量导向系统,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现有的一次性进距离将不断刷新,各种复杂曲线管也将陆续出现。目前我国已成立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四个非开挖技术研究中心,我国国际非开挖技术协会单位会员已突破100个,数量居亚洲形成了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研究中心和设备生产和施工企业组成的强大的阵营,而且每年不断有很多人不断加入到从事管等非开挖工作的行列,我国的管技术的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阶段。
存 在 问 题
管技术在我国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设备技术比较落后 ,地区差异明显,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人才不足,尚待进一步宣传推广。对管机械设备我国主要依赖于进口,虽然国内也有生产企业,但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 进水平,掘进机型号种类不足以适应工程需要,我国尚无适于 中强度岩层以上的岩盘掘进机,适应土质范围不宽,且耐用性、机械化 、自动化水平不够。从地域上说,管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地域经济水平相适应,我国东部的管技术发展水平远远**中西部地区,仅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五省市就占到了非开挖铺管工作量的 75%。而西部地区仅在西气东输项目下有为数不多的管穿越工程,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非常显著。管施工技术在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上 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技术水平比较高,应用比较普遍,但在中小城市应用较少,在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应用更少。在同一城市发展也不平衡,据广州市 2004 年对广州市管现状的有关调查发现,该市的管技术发展较不平衡,机械化的管施工不很多,手掘 式管仍占大比例,对管施工技术的采用不积极,往往不是管线铺设的,被看作是无法开挖的 无奈之举。不同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也不平衡,有些还处在比较原始的阶段,也有一些应用失败的工程,客观上阻碍了管技术的推广发展。影响管技术应用的另一个因素是,行业规范化不够,存在**低水平恶性竞争的现象,专业人才缺乏 ,现有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事一般 的土木工程施工中转化而来,缺少专业训练。今后仍需加强管理,努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施工水平和改善施工工艺 。